國際銅期貨合約掛牌上市
經濟參考報
11月19日,國際銅期貨合約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旗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上市,這也是國內期貨市場首個以“雙合約”分別在國內和國際兩大平臺上市的品種。首批上線的國際銅期貨合約包括BC2103等9個。截至收盤,主力BC2103合約收盤價47090元/噸,較掛牌基準價47680元/噸下跌1.24%,總成交金額突破17億元。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19日表示,此次上期所用“雙合約”推出國際銅期貨,是存量期貨品種對外開放的嶄新探索,對進一步促進國內外銅產業鏈和供應鏈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二者之間的區別,瑞達期貨表示,上期所銅期貨價格主要反映國內供需情況,國內上下游企業之間交易可借此進行套期保值。而國際銅屬于不含稅銅,即所謂“凈價交易”,價格反映國際供需情況,特別是遠東時區國際市場的供需情況,服務的是國際銅貿易。
日前,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公告指出,根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交易規則》等有關規定,首批上線的國際銅期貨合約有9個,包括BC2103、BC2104等,上市掛牌基準價均為47680元/噸。截至11月19日收盤,主力BC2103合約的收盤價為47090元/噸,較基準價下跌1.24%,總成交金額17.82億元。
“希望國際銅期貨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在不遠的將來能成為亞太時區銅跨境貿易的定價基準之一,為提升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影響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做出應有的貢獻。”方星海表示。
對于國際銅期貨市場的各類參與者,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建議,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參與期貨交易的風險,理性參與期貨交易;銅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了解、熟悉和掌握期貨市場規則,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水平。